首頁 > 正文

中國記協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工作有聲有色

2021-12-10 20:30 | 來源: 中國記協網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制度是中宣部、中國記協加強新聞隊伍建設、夯實職業道德素養的根基性工程,著力于從強化媒體履行社會責任意識入手,推動新聞事業健康發展。2014年工作開展以來,經過8年持續推進,已有100余家新聞媒體發布報告近400份,在全社會引發廣泛反響。發布媒體范圍逐年擴大,從最早的11家擴展到今年的上百家,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全部加入發布陣營,工作影響力顯著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深入媒體,逐步成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自2014年起,中宣部、中國記協在新聞戰線探索建立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制度,部分媒體每年定期公開發布履行社會責任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對于推動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提升全行業公信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8年4月10日,2017年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專題評議會現場。

  媒體報告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穩步推進

  中國記協黨組高度重視,把這項工作作為加強新聞隊伍建設、開展行業自律、形成職業道德建設長效機制的重要抓手,作為中國記協的一項品牌工作扎扎實實逐年推進。

  發布范圍不斷擴大,覆蓋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單位

  8年來,媒體社會責任報告發布范圍,由最初的11家不斷擴展,累積已有360余家次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報告,范圍已覆蓋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18家中央主要新聞單位,人民鐵道報、人民公安報、中國教育報等16家全國性行業類媒體以及全國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70多家主要新聞媒體。黑龍江、湖北、青海、陜西、寧夏、浙江等地報告發布范圍擴大到市級媒體,海南實現省、市、縣三級媒體全覆蓋。

  報告形式發布渠道不斷創新豐富

  大量媒體精心制作精美的多媒體版報告,涌現出一批構思精巧、形式精美、質量精良的多媒體版報告。充分挖掘新媒體平臺渠道資源,在網站、客戶端、人民號、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頭條號、知乎、抖音、快手、騰訊視頻號等各類新媒體平臺發布,基本實現平臺全覆蓋。還有部分媒體將發布的報告印制成冊,方便受眾瀏覽翻閱,有效提升了工作影響力和美譽度。

  印發《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實施辦法》

  為推動工作向著科學化、規范化程度提升,中國記協從2019年開始進行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新聞道德委員會委員、新聞主管部門、各省區市記協,以及各級各類新聞媒體的意見建議,研究起草媒體社會責任報告指標體系,從政治責任、陣地建設責任、服務責任、人文關懷責任、文化責任、安全責任、道德責任、保障權益責任、合法經營責任九個方面,對媒體履行社會責任的內涵外延進行界定,并以量化方式進行賦值,新聞道德委員會開展評議打分,倒逼媒體自覺履責。

  中宣部、中國記協2021年正式印發《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實施辦法》,從制度層面加強工作頂層設計,首次構建形成具有操作性的量化評價指標體系,建立起主體多元化的協同評議制度,成為今后一個時期媒體開展社會責任報告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基本原則。來自新聞媒體、高校新聞院系的有關專家學者,對改進創新后的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工作給予高度關注,在學術期刊發表專論予以肯定,認為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工作是“傳導國家政策的重要工具”,是“推動媒體行業自律的重要實踐”?!笆潜O督媒體自覺履責的有效手段”。

  2021年8月24日,2020年度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專題評議會現場。

  量化打分實現了全覆蓋

  根據《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實施辦法》《媒體社會責任報告評議指標》,記協組織新聞道德委員會對同級報告單位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從政治責任、陣地建設責任、服務責任、人文關懷責任、文化責任、安全責任、道德責任、保障權益責任、合法經營責任等9個方面開展量化打分。2020年,中國記協還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聯合開展相關研究,利用數據抽檢、問卷調查等手段對媒體履責情況開展測評。通過引入第三方抽檢測評,體現第三方受眾觀點和數據客觀分析,提升了考核結果科學性和完整性。

  學界業界廣泛關注產生良好反響

  來自新聞媒體、高校新聞院系的有關專家學者,對今年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工作給予高度關注,認為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重要思想的新舉措,是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新發展,是落實黨管媒體制度機制的新實踐,是新聞媒體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回應社會公眾期待的重要保證,可以有效激活媒體接受社會監督的自覺性,主動規范行為、客觀審視不足,切實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工作是“傳導國家政策的重要工具”。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建立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制度,是黨管媒體制度機制的一項重要創新,是新聞媒體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回應社會公眾期待的重要舉措。通過對新時代媒體履行社會責任的內涵、外延進行明確界定,有助于推動媒體切實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工作是“推動媒體行業自律的重要實踐”。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以新聞單位為責任主體,以廣大人民群眾為報告對象,通過組織媒體每年定期向社會發布履行社會責任的制度,可以有效激活媒體接受社會監督的自覺性,推動媒體客觀審視自身問題不足,自覺規范媒體行為,實現常態化的自律自省、接受制度化的社會監督,從而能夠展現良好社會形象,提升整個行業公信力,推動新聞事業健康發展,對于建立形成行業自律建設長效機制意義重大。

  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工作是“是監督媒體自覺履責的有效手段”。家學者提出,媒體定期公開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不僅是媒體的“光榮榜”,更應是媒體自我檢視履責成效的“體檢表”。經過8年的持續推進,各家媒體已逐步形成“需要長期履行社會責任”的基本共識和自覺行動。量化評議打分的開展,可以更有效地監督約束媒體履責情況,在“以制度強化媒體社會責任意識、以指標體系規范媒體履責標準”方面前進了一大步,有助于實現對媒體履行社會責任的長期有效監督。

  2021年8月24日,2020年度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專題評議會現場。

  媒體社會責任報告工作是中國記協在新時代加強“記者之家”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加強新聞隊伍建設、強化行業自律的一項重要任務。2022年將重點圍繞新聞媒體準確把握報告體例、完整報告履責內容、充分展示優勢特色、聚焦履責主題等開展工作。一是進一步提煉社會責任理念,立足媒體職能定位,發揮特色優勢,圍繞報道主責主業與落實社會責任做好結合文章,增強報告的可讀性和吸引力;二是進一步把握報告指標內涵,明確指標要求,豐富報告案例,拓寬內容維度,避免出現重要指標缺失、指標內容失衡、指標內涵偏差等問題;三是進一步優化報告內容呈現,精心設計圖片圖表,加強互動設計,運用更多可視化、形象化手段展示報告內容;四是進一步創新技術手段運用,強化互聯網思維,多采用受眾喜聞樂見的技術手段,充分展示媒體融合成效。

  中國記協還將進一步拓展評議體系,在借助第三方開展評議基礎上,科學引入受眾評議,接受社會監督,提升評議工作的權威性和客觀性;進一步強化評議結果運用,構建科學有效的評議結果運用機制,實現正向激勵與反向倒逼相結合,積極推動媒體更好履責作為。(供稿:中國記協國內部行業自律處)

  

責任編輯: 王小玉
賀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364617
一级a爰片免费在线观看高清